野河荡俗称破船湾,位于盛泽镇西部,荡东为盛泽镇新城区。野河荡南北长,中间宽,地图上由东往西看形似人体,南、北大、小野河荡好像人的两只手臂,长荡、新庵头港像是人的两条大腿。湖泊面积0.72平方公里,周长7056米,常年水位2.95米,相应容积213万立方米,历史最高水位4.5米,相应容积325万立方米。平均湖底高程-0.01米。进水口河道有坛丘港、南塘港和老龙港3条。出水口河道有计扇港、目莲桥港、沈家港、新安头港、长荡5条。
新中国成立前,野河荡四周全是芦苇、茭草,很是荒凉。那时社会治安不好,人们常用“九里麻漾,千里长荡,百里野河,逃入破船湾到哪里去寻”的话语来吓退强盗。
野河荡盛产鱼、虾、蟹、蚌及银鱼。人工养殖鱼类前,老龙港、南塘港口及目莲桥附近都有银鱼。每逢黄梅季节,人们会去捕捉又白又嫩又鲜美的银鱼。同样,野河荡的菱也特好吃,居住在周边人家划分好水面,大家各种各的菱,各卖各的价,相安无事。新中国成立后,野河荡的荒凉开始改变。1954年,政府开始养鱼,80年代在荡内河蚌育珠七八年,后又重新养鱼。野河荡的鱼特肥大,鱼肉也特鲜嫩,每到捕鱼时节人们会去渔场买鱼。
野河荡四周有7只圩,由东往西为虚字、尾字圩(属人福村),凤字圩(属坛丘村),缺字、胎字圩,大城、西琼圩(属南塘村)、虚字、尾字圩中夹条新庵头港;尾字与凤字圩中有个小野河荡;凤字、缺字圩中夹条老龙港;缺字、胎字圩间有条南塘港;胎字、大城圩中夹座目莲桥;大城、西琼圩中夹条计扇港。
历史记载,元朝至正中年间(1361年),僧大显在尾字圩上建寿春庵(俗称臭椿寺),明朝成化十四年(1478年)僧文谦重修。寿春庵旁有个寿春潭,文人徐嵩为此写过一首诗,题为《寿春潭》:“庵圮潭犹在,年年长绿蒲。烟云飞不乏,钟声响曾无。树暗鸣春鸟,溪声集夜渔。此中风景好,自可醉吾徒。”
自古以来,野河荡西北岸的南塘港是人杰地灵之地。有史可查,南塘港上出过好几个名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钱霑为岁贡生,南塘港人。他曾编辑《吴江县志续编十卷》,撰写《广类函一百三十卷》《氏族统志八卷》。清乾隆元年(1736年),钱霑孙钱之青中举人,官为赣榆知县,撰《五峰行役诗钞》《数峰诗钞》。清乾隆十七年,钱之青子钱大培中举人,官为江苏盱眙训导。此外,还有一个孝子,名叫钱允遴,字抱瑶。父士元有疾,允遴割股给其疗之。后发展到背上生了个疽,且年已八十,不能治,允遴每天早上吮之。其父又过九年而死,人称允遴为钱孝子。
古志记载:南塘港上有座广济桥,俗呼亭子桥,初建无考,明正德三年(1508),里人钱鼎重建。有文人作诗提到南塘,题为《车溪》:“有客歌吟二十年,溪湾人尽识彭筏。闲常一过晚香社,小汛葭潭渡口船。出门便觉世途狭,举目早知时习奢。野服散行归去好,与儿西汛毓珠槎。”毓珠溪在盛泽之西,南塘之东。吴默庵有诗:“云横孤岛外,花落小桥西。”周白川有诗:“越树秋风晚,吴江暮雨频。”有文人为住在南塘的钱竹斐写诗,题为《次韵和钱竹斐见之作》:“中天行赤日,拂座故人风。妙语开心曲,新诗出袖中。清疑倾雪碗,爽比吸荷笛。早识南塘路,桃园近可通。(注:钱住南塘港,有桃园)”野河荡北岸有座古桥,名为目莲桥。该桥初建无考,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1925年仲夏,全部坍塌。是年,由南塘港人程家瑞发起募筹资金,只因秋收歉收,南塘一乡募不满,于是严梅市乡公所、舜湖培元公所帮助凑足资金建造。1926年夏末竣工,余三百余元在边上建个“大有亭”,让行人避雨休息。
“大有亭”的四根柱子上有两副对联,即:“水泥歇山顶面东,行程远大始停足;世路崎岖且息肩,远便行人近便农。”亭子与桥梁间立有一块石板,上面写着:阳刻“禁止牵牛过桥近亭”。目莲桥的桥联是:“策杖闲听,两岸机声连牧笛;临流远眺,一泾帆影伴渔舟。”可见目莲桥附近早就发展丝织业了。
1953年,目莲桥西岸的李家浜有个董阿传互助组,办得很有特色,远近闻名;董阿传被江苏省评为“劳动模范”。2001年4月,南塘港口(第十五组)陈福官之子陈新龙在任中良热电有限公司检修部经理时被江苏省评为“劳动模范”。
1958年,公社在目莲桥东岸建窑厂,目莲桥西岸(即野河荡北岸)建水产养殖场。
进入21世纪,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深入,野河荡四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跨缺字、西琼、大城三圩的野河荡桥建成。2007年元月,从野河荡经过的盛震公路建成通车。2006年,位于野河荡东岸的人福村整体搬迁,腾出土地建设盛泽镇新城区。 2011年,吴江南北快速干道的延伸段通过野河荡东的支流——长荡,并在长荡上建跨荡大桥。
今天的野河荡早已告别了荒凉,新城区及四通八达的公路,让古老的野河荡焕发出勃勃生机!(钱琴珠)